老电影《边城》拍摄往事
1982年,上海电影制片厂想拍摄《边城》,但因剧本意见不合被沈从文拒绝。后来凌子风主动拜访沈从文,表达了将以电影再现原著特点的想法,沈从文欣然同意,并亲手修改剧本。
1982年,上海电影制片厂想拍摄《边城》,但因剧本意见不合被沈从文拒绝。后来凌子风主动拜访沈从文,表达了将以电影再现原著特点的想法,沈从文欣然同意,并亲手修改剧本。
你敢信,1959年北京大街上竟然真出现了两位中年男人跪地击掌发誓?路人估计看傻了,这俩不是闹着玩的——一个是著名导演凌子风,另一个是老演员崔嵬。话说,这场“地上结拜”,其实就是为了一部电影——《红旗谱》!
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感到疑惑,两个年过不惑的中年男人,为什么会在北京的大街上跪地相拜?这可不是为了什么古装仪式,而是一场有关电影《红旗谱》的战斗。两个男人,一个是导演凌子风,一个是演员崔嵬。为了这部影片,背后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。
影片改编自李劼人的代表作大河小说三部曲之一《死水微澜》,该书以四川为背景,描绘了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画面,电影通过细节化处理,展现了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人物命运。
影片由凌子风导演,据传剧本由著名剧作家海默在一昼夜之内完成,展现了其卓越才华与对那段历史的深刻理解。剧本以青年学生杨文的视角展开,通过其回忆呈现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。
我觉得刘绍棠这步走得挺准,他本身就是写《蒲柳人家》的乡土文学老手,太懂中国人对乡村的那点念想,改革开放刚起步时大家找文化自信,他提乡土电影,就是想从乡村里挖这份自信。
1948年,东北电影制片厂接到用电影表现抗联事迹的任务,编剧颜一烟历时五个多月走访东北十余座城市,访问了一百多位抗联同志,以搜集素材。她被抗联战士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露营等艰苦经历深深打动,根据“八女投江”故事及众多抗联素材完成剧本初稿。因八女具体事迹资料匮乏,
刘晓庆因当时在海外华人市场有知名度,且外貌等与角色相符而被选定为女主角。姜文则是因在《末代皇后》中的表现被导演看中。春桃前夫李茂一角,导演选择了残疾人运动员曹前明,他和影片中李茂一样是双肢截断的残疾人,曾获得过残奥会奖牌。
最近发现,现在的导演很少拍文学改编的电影了。这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方面,现在的影视行业里,资金不愿意投资这种类型的电影,观众也不太感兴趣;另一方面,现在的导演可能很难把原著的精髓表现出来。
为贴合“祥子”健壮、憨厚又带倔强的底层车夫形象,导演选中当时身形硬朗的张丰毅,还要求他提前数月去北京街头体验生活——跟着真车夫拉车、吃窝头,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,甚至晒黑皮肤以贴近角色状态;斯琴高娃则凭借对“虎妞”泼辣、精明又藏着脆弱的精准演绎,将这一经典女性角
天津电影制片厂筹建时将《红旗谱》作为“开锣大戏”,邀请胡苏改编剧本,凌子风执导。后因天津厂条件欠缺,在文化部领导提议下,形成北影与天影联合摄制的模式,凌子风也返回北影。
时间从来不是匀速的溪流。当贝托鲁奇在电影《时间之河 》中用交错的胶片拼贴百年中国史——从辛亥革命的奔雷(1911)到改革开放的春潮(1978)——那些被压缩的烽烟与舒展的田园,恰是时间暴力与柔情的二重奏 。这种矛盾在个体身上更显尖锐:如本杰明·巴顿逆流而上的躯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北京日报客户端精选出多部抗战题材影视剧,在光影中回顾英勇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,展现中华儿女齐心抗战的英姿。本期推荐经典影片——《中华女儿》。
最近,著名节目主持人潘奕林为影迷提供了一组秦怡老师珍贵老照片。其中,多为1962年赵丹、司徒、凌子风、秦怡等组成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日本时拍摄。
1982年,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《骆驼祥子》的电影在我国正式上映,在上映后,电影不仅取得了不斐的成绩,更是还获得了不少重要的影片奖项。